被告與已決蘇匪係陸軍大學同學私交甚密,三十八年被告任職國防部移穗辦公時相遇,從明知蘇匪遣妻北上之真正企圖而商同決定並予以資助,三十九年被告游蘇匪交閱反動書籍,因而知悉蘇匪身份並曾同訪于匪,被告與蘇匪談話中認為應多與同學聯繫以利叛亂進行(預備或陰謀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
被告與已決蘇匪係陸軍大學同學私交甚密,三十八年被告任職國防部移穗辦公時相遇,從明知蘇匪遣妻北上之真正企圖而商同決定並予以資助,三十九年被告游蘇匪交閱反動書籍,因而知悉蘇匪身份並曾同訪于匪,被告與蘇匪談話中認為應多與同學聯繫以利叛亂進行(預備或陰謀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
被告與已決蘇匪係陸軍大學同學私交甚密,三十八年被告任職國防部移穗辦公時相遇,從明知蘇匪遣妻北上之真正企圖而商同決定並予以資助,三十九年被告游蘇匪交閱反動書籍,因而知悉蘇匪身份並曾同訪于匪,被告與蘇匪談話中認為應多與同學聯繫以利叛亂進行(預備或陰謀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
係本部前史政處上校科長,與已決蘇匪係同學同事,三十八年蘇匪密遣其妻返青島,以利進行,時吳供職本部,亦遷穗辦公,時相過從,已知蘇此舉是政治陰謀,三十九年蘇匪先後將反動書籍交被告閱讀,並與蘇匪同訪于匪,再吳於談話中認為應多與同學聯繫,以利叛亂之進行(預備或陰謀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
係本部前史政處上校科長,與已決蘇匪係同學同事,三十八年蘇匪密遣其妻返青島,以利進行,時吳供職本部,亦遷穗辦公,時相過從,已知蘇此舉是政治陰謀,三十九年蘇匪先後將反動書籍交被告閱讀,並與蘇匪同訪于匪,再吳於談話中認為應多與同學聯繫,以利叛亂之進行(預備或陰謀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
參諸蘇匪原始日記有關被告部分記載各節是被告於當時已知蘇匪遣妻北上是政治陰謀灼然可見,復接受蘇匪交閱叛亂書籍,思想已屬動搖,至其陰謀聯絡同學與遇晤于匪雖無積極事證足認被告已著手進行及與于匪有何交往,然其招待蘇匪夫婦及不向政府報告經互相參證顯難免除陰謀意圖以非法知法顛覆政府之罪(預備或陰謀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
被告於三十九年已知蘇匪遣妻北上,是政治陰謀,則其自知悉之日起,自當瞭然於蘇之匪諜身份,又係指曾參予初審之審判官不得再參與覆判審而言,本案經本部發回更審時,原審仍以前審審判官,參與更審自吳迴避之必要,本件聲請,不能認為有理由(預備或陰謀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
陰謀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